94年金門馬祖公園落成紀念酒
容量:1000ml
酒精度:58度
這支馬祖公園紀念酒有兩種容量 750ml 跟 1000ml
1000ml稱為大媽 750ml稱為小媽
金門定名620週年紀念酒
金門古稱浯洲,又有仙洲、浯江、浯島、滄浯等名。而今日所稱金門之由來
始於明太祖洪武二十年(西元1387年)置守禦千戶所,當時為防倭寇侵擾海疆,江夏侯周德興屯戍於此。
因內捍漳廈,外制台澎,有「固若金湯、雄鎮海門」之勢,因名之為「金門」。
晉代五胡亂華時期(西元265年),有蘇、陳、吳、蔡、呂、顏等六大姓避難遷居島上
唐代牧馬監陳淵帶中原百姓抵金門屯墾開發有成,乃有「海上仙山」之稱。
宋代大儒朱熹任同安縣主簿,曾渡海來金門講學,因當地以禮教民且民風淳厚,號稱「海濱鄒魯」。
自此文風鼎盛,明、清兩代科甲及第與名將出身者眾多。
明末魯王與鄭成功曾在此練兵抗清,作為「驅荷復台,反清復明」的根據地
金門人投身軍旅隨鄭氏光復台灣、澎湖,落地台、澎者為數不少。
如「開台進士」鄭用錫為金門人;「開澎進士」蔡廷蘭為金門移民後裔。
在鹿港與艋舺仍留有金門會館的古蹟,以及新竹市留有金門厝的地名
可以見證金門、台灣的血脈相承。
金門古轄屬福建同安,民國四年始創縣治,民國十五年改縣公署為縣政府。
民國廿六年抗戰軍興,縣府遷往大嶝,卅四年抗戰勝利,縣政府遷回金門。
民國卅八年古寧頭戰役,暫停縣治,改設金門軍管區行政公署
四十二年結束軍管,恢復縣治,成立縣政府。
民國四十五年為因應佔地特殊環境之需,實施戰地政務,成立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
金門縣政府隸屬正委會指揮監督。
直至民國八十一年,兩岸關係漸趨和緩,動員戡亂時期宣告終止,
戰地政務體制在完成階段性任務後,功成身退,金門回歸民主憲政,邁向實施地方自治的新時代。
喝酒有礙健康.未成年請勿飲酒